第一节,出身经历
大家好,我叫梓潼,我出生的地方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村,这里没有柏油路,只有被牛蹄踩出深坑的土路。 1993年早春的皖北平原,料峭寒风卷着麦茬在田垄间打转,村东头那间泥墙斑驳的平房里传出响亮的啼哭。接生婆用豁口的粗瓷碗端来红糖水时,父亲正蹲在门槛外卷烟叶,烟丝簌簌落在打着补丁的裤腿上。这一年我出生了。也是家里的独子。 在儿时记忆中,竹匾改造成的婴儿床摆在堂屋最避风的角落,那是家里唯一不漏雨的地方。母亲坐月子吃的鸡蛋要攒到赶集日去卖,只有逢年过节,我才能尝到荷包蛋沉在碗底的滋味。六岁那年夏天,我蹲在灶台边看母亲用芦苇杆编草帽,突然听见房梁上有窸窣响动——半袋玉米面从裂缝里漏下来,在泥地上铺开金色的星子。 "潼潼,把扫帚拿来。"母亲的声音轻得像叹息。她佝偻着腰收拾时,我摸到她的手背,粗粝得能刮破嫩豆腐。 小学建在五里外的邻村,每天天不亮就要出发。我的书包是化肥袋改的,里面装着用报纸包好的课本。班主任王老师总说我的作业本像被熨过似的平整,她不知道那是我每晚把本子压在枕头下的成果。某个深秋清晨,霜花在教室玻璃上结出冰凌,王老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北斗七星:"谁能考上县中,就能看见比这更大的星空。"从此我开始一心无他,用功读书,想要从这贫穷的农村走出去,看看更大的星空。 初中报到那天,母亲把攒了半年的鸡蛋换成淡蓝色校服。从家到镇中学要穿过三个村庄,我踩着露水出门时,常能遇见早起拾粪的老汉。有次暴雨冲垮田埂,我抱着书包在齐膝深的泥水里跋涉,胶鞋陷在淤泥里拔不出来,最后光着脚跑到学校。那天下午,湿透的裤管在膝盖处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