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-1:甲午协议
一行冷静报导:「远东情势另有安排,帝国仍保南岛之握.」 清廷对此让渡无从拒绝.日本换得香港港口与贸易中继,英国则保住福尔摩沙;清政府,如同被挤出棋盘的残子,甚至未能为台湾说上一句话. --- 三、岛上的余波 福尔摩沙上,地方官绅与本地民众多半未理解其间权力交换的复杂.有人误以为英国会撤离,也有传言说日本军舰已经开往南方港口. 总督乔治?马礼逊特意於各主要行政区公告:「本地政权不变,帝国皇旗依旧,福尔摩沙无须惊慌.」 然而,这场外交上的交换,仍让英国政府大幅强化对福尔摩沙的掌控.新一轮铁道、警政与港口扩建计画相继推动,并在年底前设立第一个殖民地高等法院. --- 四、清末、英日与未来的伏笔 失去香港的清政府,朝野皆惊.张之洞甚至在奏摺中写道:「东南已无海口可倚,港澳皆失,朝贡有路而商运无门.」但面对内忧与列强环伺,他们只能将焦点转回内地改革. 而在东京,许多年轻军官开始反思:「何以英国能守一岛,我国反得残港?」 英国虽保住福尔摩沙,却也种下日後英日竞争与猜忌的种子.福尔摩沙在未来五十年,将成为中、英、日三方角力与情报活动的热土——而那,一切的伏线,都在这场被历史学家称为「暗影条约」的甲午协议中,悄然埋下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