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-4:台英双重认同者的孤独
随着1997年主权转移的尘埃落定,台湾岛屿上的空气似乎也变得凝重起来.新设立的台湾省政府、广东话的推行、民法制度的导入——每一项政策都宣示着「中华民国时代」的来临.然而,对成长於英国统治下、领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的一代人而言,这不只是制度的转换,更是一次集T身份的重构.这群被称为「双重认同者」的年轻人,夹在旧世界的回音与新秩序的喧嚣之间,显得格外寂寞. 林昇达曾在1980年代就读於英式T制下的中学,课程以英语为主,社会课本中所认识的政治T制,是宪政民主与议会制,是君主立宪与法治JiNg神.他的童年回忆与英国式制度密不可分:穿制服、敬英国国旗、考剑桥英检、谈论「Formosa」的多元.他和朋友们曾经自豪於自己的「英式腔调」和对莎士b亚的熟悉程度,如今却发现这一切似乎不再被需要. 政府机构要求使用广东话与繁T中文,BNO护照不再获得任何特殊待遇,甚至在某些场合中被视为「过时的证件」.身为记者的林昇达常在采访中遇见同辈人,他们语言熟练、思维西化,却在本地求职困难重重;某些公司公开声明「更优先考虑具金马背景或具有国语表达能力的应徵者」,这在过去是不可想像的歧视方式.甚至有英语学校的教师被迫参加语言转型课程,只为证明他们能适应「新时代」. 昇达在笔记本中写道:「我们的语言曾经是一把钥匙,打开世界的大门,现在却像是一封过期的护照,连本地的邮局都不认得我们的地址了.」 这种失落并不仅止於语言与职场,更多时候是